0人評分過此書

童話的魅力:我們為什麼愛上童話?:從小紅帽到美女與野獸,第一本以精神分析探索童話的經典研究

出版日期
2017
閱讀格式
EPUB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864890798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2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長庚科技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
本書收錄於此書展...

童話映照永恆的內心世界,為我們帶來慰藉與勇氣



1970年代的心理學經典研究,兒童文學理論名著,心理諮商與治療經典。
1976年美國國家書評獎、1977年美國國家圖書獎作品。
童話愛好者、兒童文學工作者、兒童教育工作者,與關心親子閱讀者必讀書。


為什麼童話故事總是以「很久很久以前,在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……」開場,
又總是以「從此以後他們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……」結尾?
為什麼童話故事要出現心懷鬼胎的壞繼母、壞姊姊、壞哥哥?
為什麼童話故事必定有著魔法與奇蹟,
為什麼我們總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閱讀相同的童話故事?

古佳艷(童話研究學者) 專文導讀
王浩威(作家、精神科醫師)、幸佳慧(兒童文學研究者)、柯倩華(童書評論家)、張子樟(台東大學兒文所兼任教授)、黃宗慧(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)、劉鳳芯(中興大學外文系副教授) 聯合推薦

古往今來,每個孩子都是聽童話長大的。那些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,教我們認識善與惡,相信勤奮與智慧,有勇氣邁向獨立自主;即使長大成人,這些故事在我們心中依舊印象鮮明。

童話故事究竟有何魅力,經得起一再回味、不斷傳頌?當西方社會批評童話脫離現實、殘酷暴力、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等等面向,奧地利裔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貝特罕,大力宣揚童話無可取代的價值,並由精神分析角度,解讀童話蘊含著複雜的情感和象徵意義。

在這部童話研究代表作裡,貝特罕以豐富文史資料闡述童話的特性,經典故事的起源與版本變化。在他的分析之中,童話故事反映了人性探索與心理課題:
〈漢賽爾和葛麗特〉是孩童被迫放棄對母親的依賴,必須擺脫口腔固著時,所面臨的難題和焦慮;
〈小紅帽〉是青春期女孩在現實原則和快感原則之間的搖擺不定,與身陷伊底帕斯衝突帶來的危機;
〈傑克與魔豆〉暗示母親還沒準備好讓兒子邁向獨立;
〈白雪公主〉講述母親因為嫉妒孩子長大後會超越她而遭到毀滅;
〈美女與野獸〉告訴我們,必先被愛才能去愛……

本書深刻解讀童話的魅力,於1970年代出版時,受到一般讀者及廣大父母的歡迎,更對於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影響深遠。貝特罕以為,童話故事就是給孩子的一份愛的禮物;當童話召喚著你我潛藏的童心,也就是童話以原初的愛包圍我們,提供療癒的幸福美好時刻。

布魯諾‧貝特罕(Bruno Bettelheim)
美國心理學家,兒童自閉症經典研究的發起人,在心理學界與童話研究界均享有盛名。1903年生於維也納,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。1939年移居美國,任教於芝加哥大學教育系、心理系和精神病學系。著有《空虛的堡壘》、《夢幻的兒童》、《愛得不夠》、《與母親們的對話》等。1977年出版《童話的魅力》一書,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(National Book Award)和美國國家書評獎(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)。1990年去世。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