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人評分過此書

蛻變:卡夫卡文學經典

出版日期
2013
閱讀格式
PDF
書籍分類
學科分類
ISBN
9789865956646

本館館藏

借閱規則
當前可使用人數 3
借閱天數 14
線上看 0
借閱中 0
選擇分享方式

推薦本館採購書籍

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,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

讀者資料
圖書館 長庚科技大學
* 姓名
* 身分
系所
* E-mail
※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
電話
※ 電話格式為 區碼+電話號碼(ex. 0229235151)/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
* 請輸入驗證碼
一隻蟲莫名地在人的世界醒來
它卸下了生命的重擔,卻成為家人恐怖的負擔
在它怪物般的蟲殼下,是一顆最溫柔的心
它比任何人都像人


有些小說會提問,有些小說沒有答案,而《蛻變》沒有提問,更沒有答案。甚至沒有原因。

這個小說,就如同卡夫卡的文字語文體,有一種簡潔的矛盾,與荒誕。

* * *
俄國作家納布可夫(V. Nabokov)說,「如果你讀了卡夫卡的《蛻變》後,並不認為它只是昆蟲學上的奇想,那麼我就要向你祝賀,你已經加入了優秀而偉大的讀者行列。」
如果我們明白了卡夫卡要說甚麼,那麼我們會覺得《蛻變》再具體寫實不過,一點也不怪誕了。

* * *
經過一場睡眠,主角葛雷高爾昏昏然地醒來,卻陷入另一場不太真實的場景,他的「人」的意識,完全無法與「蟲」的身體配合。而葛雷高爾突然發現,當身體倒下,當他不再以人的姿勢站立,面對世界時,他相信,可以解脫他的煩惱的最終時刻就要到了。
經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半人半蟲之間的疑惑與掙扎,葛雷高爾終於明白,這一切都不是暫時的。他也被像蟲一般地對待,並且厭棄他。
最終,當他明白大家的厭棄後,葛雷高爾懷著奇特的體諒,自願離開了人的世界。

* * *
◆文學家、思想家與藝術家們談卡夫卡與《蛻變》(摘選):
「我們在《蛻變》裡,看到當代宅男的原型。」
──麥基‧埃斯布馬(Miki Espuma,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藝術總監/2005年以多媒體劇場改編卡夫卡的《蛻變》)
「要理解卡夫卡的作品,最重要的事情,是先要有一個簡單的認識,那就是,他是一個失敗者。」──班雅明(Walter Benjamin,猶太裔德國文學家/思想家)
「在我們這個時代,沒有哪個作家比卡夫卡更孤獨,但也只有很少數的人,才能達到他所引發的共鳴。」
——蒙塔萊(Eugenio Montale,義大利詩人/諾貝爾文學獎得主)
「卡夫卡並沒有救我,他只是告訴我,我正在往下沉。」
──馬克‧史洛卡(Mark Slouka,美國小說家/散文家)
「世界上荒謬劇的模式只有兩種,一種是一直在等待著什麼,另外一種是早上起來變成了甚麼。如果你們除此以外,還能想到別的,將會留名青史。」
——平田織佐(當代日本劇場導演與編劇)

* * *
◆雙書衣設計,一次擁有:
本書特別設計同紙雙書衣設計,不管您拿到的是哪一個版本,只要將該書衣翻面包起書本,即可享有另外一種設計封面,讓你隨心所欲擁有雙重享受!

1883年7月3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的布拉格,是猶太商人之子。他曾攻讀文學,後改學法律,1906年自布拉格的德語大學畢業,獲法學博士學位,畢業後任職保險公司。他一生多次與人訂婚又解除婚約,從未結婚。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,享年不滿41歲。
卡夫卡自中學時期就開始寫作,終身熱愛文學創作。他死前曾請好友馬克思.布洛德(1884~1968)將他全部的書稿銷毀,但布洛德卻違背其遺願,將這些未完成的小說整理出版。其作品包括長篇小說《審判》、《城堡》、《美國》;書信集《給父親的信》、《給菲莉絲的情書》、《給米蓮娜的信》;中短篇小說《蛻變》、《鄉村醫生》、《司爐》、《飢餓藝術家》、《判決》、《流刑地》等。
卡夫卡的作品一直到去世後才受到矚目,許多作家如沙特、賈西亞.馬奎斯等,均受其影響。後世的「存在主義」、「荒謬劇」、「魔幻寫實」等文學藝術流派,也是由其作品中獲得啟發。波赫士將他的小說翻成西班牙文,對其推崇備至,曾說:「他的作品不受時間限制,或許更是永恆的。卡夫卡是我們這個災難頻仍的奇怪世紀裡偉大的經典作家。」

然而,卡夫卡寓言的祕密卻從未被揭開。

  • 出版地 臺灣
  • 語言 繁體中文

評分與評論

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
幫助
您好,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?
使用指南

客服專線:0800-000-747

服務時間:週一至週五 AM 09:00~PM 06:00

loading